行棋原理(一)
我们在前面文章中浅谈了中国象棋的弈理之源,找到了象棋思维与艺术的根扎在传统文化中:在阴阳、五行、易经八卦的哲学学说中;我们还探讨了弈棋过程六分法。有了这样的埔垫,我们进一步研究、探讨象棋理论,读者就不难理解了。那么试问:古贤既然发明了象棋游戏,为什么没有多讲象棋理论,而是研究了几乎无可计量的排局和开局定式,以及中残局实用攻杀战术?答:对于古代先贤来说传统文化学说(阴阳、五行、易经、八卦、太极)内容,在文人中属于常识,而在民间普通象棋棋友来说就像古语说的一句话"百姓日用而不知"。今天我们也只有这样理解了。就像现在的普通中医,能背汤头歌就能给人看病,无需看“黄帝内经"无需读“伤寒论”,汤头歌的来源与合理性、科学性一概不知。而我们若想发展象棋运动,并把它推向全世界,就得让现代人能理解它的理论性、规范性、科学性原理,就得饮水思源,找其根源,使其开枝散叶,并总结、创新、规范、完善中国象棋的理论。
关于象棋的行棋原理最根本的内容之一,就是行棋要呼合逻揖,。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都呼哈逻辑,人的思维活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,正常人的思维和言语都哈呼逻辑。痴人与精神病人,往往语言特征表现出非逻辑性,即人们说的“语无伦次”,表达不清意思。象棋的规则与子力的行走规定性确定了它的逻辑自洽。有人讲王天一是外星人思维,软件下棋是神仙打架,其实他们都呼哈逻辑思维。高手走出来的好棋,肯定存在于盘面状态下的象、数、理中他们仅仅是发现了,而不是发明,这个“理”,其中就含有逻辑性。
其次就是因果律,有因就有果,行走那个子,就会由此而带来盘面中象、数、理的变化,就会引起结果的大不相同。
另一方面要重视行每一步棋的目的性思考,没有目标的行棋具有随意性、盲目性,它也是没有逻辑原理的体现。弈棋和科学研究生产劳动、社会管理、工作一样,要有目的任务,并与较正确的措施方法相结合,才能实现思想预期。
说起来、看起来是乎简单,但普通和中级棋友,不管是平常玩儿,还是参与比赛,真正能不受外部环境与自身心理情绪影响,做到自始自终的逻辑思维,因果思考,目的任务的贯彻如一,而沉着冷静地对弈,很难!自古因情绪而失天下,因思维紊乱而战败,为因果而背负罪责的事例不胜枚举,何止弈棋一叶。有兴趣者看续篇。
2022年10月15日上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