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棋确实很江湖,茶馆有下彩的,街头有摆江湖残局的,过去有很多象棋高手江湖味道很重,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:象棋只是一种野文化,是旁支,如不了正统,只不过是平民布衣玩的东西,代表古代文化正统的文人雅士对其不屑一顾。
前面已经讲过,象棋曾在宫廷十分兴盛,那么文人士大夫这边呢?答案是,相当多的文人大儒,而且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,都是象棋迷。
像一代文豪王安石,才子秦观,才女李清照,史学巨擎司马光,大思想兼家王阳明,书画家唐伯虎,文学家冯梦龙,都是象棋高手。
还有很多出家的僧道也有很高的棋艺,例如陈抟老祖。
另外,除了宋朝皇室,明朝的皇族也非常喜欢象棋,宁王朱权亲自编写棋谱,明仁宗吟诵象棋诗,明成祖更是将象棋编入了《永乐大典》,你还敢说象棋不是中华正统文化,是野文化吗?
除了修身养性,象棋还寄托了很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抱负,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以为象棋大师级人物,善下盲棋,被元兵俘虏后,曾精心制作了数十个残局,在棋盘上寄托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。
据说一个著名的残局单骑见虏,就是文公制作的,一匹孤马千里走单骑回师秦王,并在战友的配合下,用过人的胆识和精妙的战术构思战胜了敌军强大的车,生擒敌帅,获得战役的最终胜利。
这种大无畏的精神,不正是文公的精神吗?
到了近代,百岁棋王谢侠逊更是直接提出了象棋救国,通过象棋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,象棋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游戏了,更和华夏民族的精神结合在了一起,如果象棋不配做正统,还有什么文化配?
实际上,象棋历来有两个分支,一个是书房棋,一个是江湖棋,书房棋是比较纯粹的以棋会友,江湖棋则不那么纯粹。
只不过我们平常不容易接触到书房棋,江湖棋遇到的会更多些,这才产生了这样的误解。
至于到了近期,随着象棋职业化的深入,象棋界也越来越规范化了。